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五力合一”抓实党建赋能、科技赋能、业务赋能、融合赋能、创新赋能,扎实推进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贡献。
在党建赋能方面,认真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原院长彭文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反面典型案例,制定警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通过案件剖析,深挖问题根源,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切实发挥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警示教育作用,从统一思想、履职尽责、以人为本、担当作为等方面深入阐述,号召仲裁干部找到新坐标、练就真本领,以优良党风促政风行风,真正做到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人社仲裁工作再上新水平。
在科技赋能方面,大力推动智能仲裁平台建设。以仲裁院现有业务咨询电话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改造,研发运行智能语音导服系统,从解决来电需求类型模糊、持机等候时间较长等痛点入手,准确区分业务归属,有效优化办理流程,最大限度满足来访人员差异化需求,提升仲裁立案窗口流程用户体验,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精准、便捷、高效的仲裁立案接待服务,持续提升一站式、全方位、全时段的仲裁服务窗口形象。
在业务赋能方面,深入推进办案模式改革和速裁机制建设。在前期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赴多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将农民工工资争议纳入“要素+”办案模式改革,并于2023年8月底挂牌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要素式速裁实践工作室”,正式启动“要素+”速裁处理模式。该处理模式充分发挥调解仲裁高效便民制度优势,专门针对案情简单、分歧较小以及拖欠农民工劳动报酬、工伤待遇支付等争议案件处理程序冗长的痛点,简化优化办案流程,快速、便捷、高效处理,真正实现简繁分流,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等合法权益。
在融合赋能方面,合力共建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机制。天津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协商调解中心挂牌运行以来,由市总工会、市司法局提供经费保障及人才智力支持,依托市仲裁院进行案前调解,遵循协调联动、多方参与,自愿调解、依法公正,服务为先、高效便民的原则,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引导当事人选择更加便捷高效的调解程序,有效节约社会运行成本,推动形成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劳动人事争议多部门联动化解组织,显著提高协商调解化解争议案件的比重,为全市构建和谐稳定劳动人事关系作出新的探索。
在创新赋能方面,2024年1月全面启用文书电子送达功能。经当事人同意,对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通知书、仲裁申请书等法律文书,通过电子文书形式,以可视化方式秒速推送给案件当事人,有效缩短送达周期、提高送达效率,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便捷收取,最大程度突破了传统送达方式的时空约束,且与传统送达方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迅捷、及时、妥善送达调解仲裁文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快捷、精准的仲裁送达服务。
下一步,市仲裁院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供稿:市仲裁院)